偉大的西方詩人,抒情詩絕美,歌德十句美言,暗含濃烈的人生真諦

在西方文學,有四位世界級的詩人,他們分別是荷馬、但丁、莎士比亞和歌德,是他們的出現為世界文學殿堂增加雄壯又富有激情的力量。這四人中,歌德將詩歌視為自己畢生事業,尤其抒情詩,是其人生、經歷、情感與機遇的直接表達,詩文中還富含其開拓性的思想與人生哲理,深悟后猶如一壺陳酒,回味無窮。今天,我們就一起來欣賞這位德國偉大詩人歌德的十句佳話,體會文字的美與深刻的內涵,相信你會有所感悟。
歌德不僅是一位偉大的德國作家,在世界文壇,他也是出類拔萃的人物之一。他不僅是一位作家,還是一位思想家和自然科學家,他的作品包括詩歌、戲劇和散文等,不同體裁的文學作品成就均非凡。據記載,歌德出生于一個富裕的家庭,父母對他的教育出現兩極分化的狀態,父親嚴厲,母親包容,極為支持歌德的想法。他的母親是一位多才多藝的女士,用豐富的語言給小歌德講故事,從而培養了歌德的語言天賦。
他寫了大量的抒情詩,詩歌創作提倡必須從客觀現實出發,不能弄虛作假,沒有經歷的東西及事情,是沒有必要用詩歌展現的。所以說,歌德的創作思路來源于生活,他的創作動力則來自于真切的自然。他自稱自己的詩全部應景即興詩,也就是說眼前之景所喚醒詩人內心之情,用詩歌的形式展現出來。他的詩從不是憑空想象亂發情感,讀歌德的詩,能夠切身感到真情實景,讓人覺得內容豐富多彩,又體現出感性和生動一面,清新自然,代入感十足,而不是抽象難懂。
上文說到,客觀現實是歌德創作理念的首選,但不代表他沒有主觀意識。在歌德的詩中,也體現出強烈的主觀情感,只不過客觀與主觀有明顯的地位差別。在他的創作理念中,是客觀高于主觀,自然高于自我,而并非沒有自我,他所追求的是主客觀完整統一的創作觀,也就是說和諧共生的狀態。因此,歌德曾經公開稱:藝術家必須有主觀能動性,才能從客觀事物中找到瞬間迸發出來的靈感,體現出主客觀的聯系及主客觀的主次要關系。
在歌德的詩中,隱約可以察覺到抒情詩、戲劇、史詩三種文學體裁的影子。歌德認為,這三種文學體裁可以合三為一,這樣才可以寫出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,最為壯美的作品。這一創作觀念,不僅在詩歌中體現,在其他的文學形式中,也可以清晰的察覺到。再有,他反對黑格爾將文學體裁按照主次排序的觀念,他認為體裁之間是環環相扣的,而不是分順序排列的,不同體裁的文學是一條永無終點的鏈條,相互關聯,相互滲透。
偉大的詩人也是情感深刻的戀人,他們將自然和愛融為一體,歌德同樣如此。在歌德的詩中,體現出鼓舞人心的精神,情感純粹又可愛,他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是有氣度的,有力量的,是永不喪失精神的。他的詩有大篇幅,也有小而精的,尤其短篇詩,樸素自然,文字精煉,看不出文學創作的技巧,從文字散發出來的親切感十足,情感動人,渾然天成,散發出神秘的力量,這種短篇詩才能體現出一位詩人的文學功底,又是藝術價值較高的作品。
歌德不僅只有作家的身份,他還是一位思想家和自然科學家,所以他的詩具有多重的底蘊,哲理性極強,而不是單純的借物抒情那么簡單。他熱愛大自然,一生研究自然科學,詩文中的道理從觀察自然和真實生活中來,所以他的詩中哲學意義并非概念性,而是用通俗的語言訴說人生真諦,可以說他才是腳踏實地的思想家。另外,歌德的詩藐視一切障礙、規矩、批評和見解,他追求自然和自由,跟著自己切身體會與想象“遨游”,所以其詩文中透露著一種傲氣。
總之,歌德是偉大的,他是德國人,但他的藝術是屬于世界的。據記載,歌德于1832年3月22日逝世,今天是他190周年忌辰,我們就一起來欣賞他筆下的十句美言,體會其文字的魅力與深刻的人生內涵,相信你會有所收獲。
本文地址:https://www.xiaohonglei.com/mingrenmingyan/21755.html
相關閱讀
最新文章

最新消息
歡迎收藏